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正式揭牌。至此,我国一北一南两个国家植物园正式运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从国家层面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履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具体行动。国家植物园是集开展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科学传播、园林园艺展示和游览休憩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构,既是国家植物多样性保护基地,更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首都设立国家植物园,是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全球目前有3000余座植物园,40余个国家设有国家植物园,主要发达国家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大多设有国家植物园,其中不乏水平较高、特色鲜明、历史悠久者。例如,美国国家植物园位于华盛顿国会山下,是国家形象的重要代表。伦敦皇家植物园邱园是全世界植物园的翘楚和世界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植物分类学和系统演化、植物引种栽培利用等领域世界领先。南非的国家植物园已形成体系,建成基尔斯滕博施国家植物园、卡鲁沙漠国家植物园、比勒陀利亚国家植物园等11座国家植物园,每个植物园各具特色,在保存和研究南非丰富的生物群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发挥重要作用。
如何高质量推进我国国家植物园建设,使其成为展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的“金色名片”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成果的“金字招牌”?国家植物园规划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精雕细琢。国家植物园现有较好基础,在未来建设中要始终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规划编制和发展建设,正确处理保护和发展、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以科学规划引领空间布局和整体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保护第一、惠益分享。
对标世界一流国家植物园,我国国家植物园可以在建设中完善露地植物收集展示区,拓展温室植物收集展示区,提升馆藏平台建设水平和馆藏容量,并充实研究平台空间。在紧密结合核心功能基础上,国家植物园建设需要体现国家代表性和社会公益性,以植物迁地保护为重点,进一步优化保护空间。具体来说,可通过对植物类群的系统收集、完整保存、高水平研究和可持续利用,提升物种和遗传资源保护水平,在活植物和标本收集、科研科普水平上达到世界领先。
在国家植物园的园区建设和文化内涵挖掘上,可通过植物知识和园林文化融合体现中国特色。人工智能、大数据、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助力国家植物园实现智慧化运营和精细化管理。通过强化自主创新,接轨国际标准,国家植物园将努力营造生物多样性保护良好氛围。
我国现有约200家植物园,为实现植物迁地保护的稳定性和全国植物园的均衡、可持续发展,有关部门正加快编制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规划,综合考虑我国气候带与典型植被区划特点、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稳步推动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体系,逐步实现我国85%以上野生本土植物、全部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得到迁地保护全覆盖。以迁地保护功能为主的国家植物园体系与以国家公园为主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将共同形成我国较为完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系统,承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
---------
原文地址:高质量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观点)--国际--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