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中国西南-中南半岛喀斯特植物多样性保育与可持续利用”研究团队与贵州大学科研团队在广西河池市凤山县联合科考时发现苦苣苔科石山苣苔属新物种——小冠石山苣苔,日前,相关研究成果以“Petrocodon parviflorus(Gesneriaceae), a new species identified by both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evidence from limestone caves in Guangxi, China”为题在国际植物学期刊《植物钥匙》(PhytoKeys)上发表。
2019年4月,科研人员在广西凤山县的一次野外植物调查中发现了该物种,通过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学持续研究后,确定为石山苣苔属的一个新种。该物种主要生长于喀斯特洞穴岩壁上的湿润阴暗处,因其花冠在石山苣苔属的细筒苣苔一类中明显较小,将其命名为“小冠石山苣苔”(Petrocodon parviflorus)。

小冠石山苣苔植株(温放 摄)

小冠石山苣苔的植物形态图
目前,小冠石山苣苔仅在广西河池市凤山县一喀斯特洞穴内发现有两个居群,其中较大的居群有超过6000株个体,生长状态良好,另一较小居群因栖息地退化导致种群数量持续下降,仅有50株左右个体。小冠石山苣苔的发现,对喀斯特地区植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新华网、《南国早报》《广西日报》、广西新闻网等媒体对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或转载报道。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3897/phytokeys.260.1533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