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  |   English  |  常见问题 
 
 首 页 新闻动态 主要任务 成员风采 了解ICCBG 加入ICCBG
当前位置:Home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辰山植物园科研人员发表我国西南3个秋海棠新种
时间:2025-08-05  来源:辰山植物园  作者:观赏植物资源及创新利用课题组  点击:

  近日,国际植物学期刊The Gardens' Bulletin Singapore发表了由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辰山科学研究中心)田代科研究员等在西南地区考察发现的3个秋海棠属新种,均属于扁果组(sect. Platycentrum),分别为竹海秋海棠(Begonia zhuhaiensis D.K.Tian)、蜀南秋海棠(Begonia shunanensis D.K.Tian)和川黔秋海棠(Begonia qianchuanensis D.K.Tian & Z.L.Chen)。这些种类的发表增加了我国西南地区秋海棠的多样性。

  1、竹海秋海棠

  Begonia zhuhaiensis D.K.Tian


竹海秋海棠

    该种以模式产地四川省长宁县竹海镇竹海景区命名,生长在潮湿的有苔藓附着的岩石表面,靠近山坡或山谷里的林下小溪。该种明显区别于国内及周边国家的扁果组物种,其较长的匍匐茎和叶片形状大小反而与东亚秋海棠组(sect. Diploclinium)的匍地秋海棠(B. ruboides C. M. Hu ex C. Y. Wu & T. C. Ku)类似,但本种叶片绿色,花粉白色至红色,子房和花柱均为2个,生境为潮湿的岩石表面,花期6–7月,果实7–9月,适合于盆栽观赏,目前在上海辰山植物园、峨眉山植物园等有栽培。竹海秋海棠目前仅在四川省长宁县竹海镇发现,根据IUCN红色名录的分类和标准,被评价为极度濒危物种(CR)。

  2、蜀南秋海棠

  Begonia shunanensis D.K.Tian

  
蜀南秋海棠

  该种无十分近缘的种,其形态略近同组的蕺叶秋海棠(B. limprichtii Irmsch.),但节间不明显,叶片更大,叶面被极短柔毛,蒴果更宽大。该种生长在竹林下土壤或人工修建的石路两侧,花期7–8月,果期8–9月,适合于盆栽观赏,目前在上海辰山植物园、峨眉山植物园等有栽培。本种目前只在四川南部发现两个居群:一个位于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高峰村;另外一个位于长宁县竹海镇,故名蜀南秋海棠。根据IUCN红色名录的分类和标准,被评价为濒危物种(EN)。

  3、川黔秋海棠

  Begonia qianchuanensis D.K.Tian & Z.L.Chen

  川黔秋海棠

  该种近似缙云秋海棠(B. jinyunensis C.I.Peng, B.Ding&Q.Wang),但叶柄仅上部具翅,裂片少见,雄花外花被片中部明显增厚,内花被更长,花期比缙云秋海棠早大约一个月。该种亦似掌叶秋海棠(B. hemsleyana Hook. f.),但后者具地上茎。生长在林下溪流附近的岩石表面、竹林下潮湿的地方或林下湖边。花期5月下旬–7月,果期7–8月。该种少数个体叶片背白色斑点,更具有观赏性。分布在贵州省赤水市葫市镇和四川省合江县福宝镇,跨越川黔两省,但距离不远,故名川黔秋海棠。根据IUCN红色名录的分类和标准,被评价为濒危物种(EN)。

  3个秋海棠新种的地理分布图

  加上本次发现的3个新种后,秋海棠属扁果组在我国已共发现了117种,占中国秋海棠属物种总数的42.7%。这些新种的发现不仅丰富对国产秋海棠的种类认知,更表明贵州、四川等省区还存在考察和挖掘新种的潜力。

  原文链接:doi: 10.26492/gbs77(1).2025-09

 

相关信息:

No Related News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新闻动态
综合报道
工作进展
成员消息
科研进展
国际园讯
视频新闻
推荐资讯  
最近更新  
热门点击  
Copyright © CUBG 2013-ICCBG 2022 - 中国植物园联合保护计划办公室   滇ICP备13004273号-2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 勐腊县 勐仑镇   电话:0691-871333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