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  |   English  |  常见问题 
 
 首 页 新闻动态 主要任务 成员风采 了解ICCBG 加入ICCBG
当前位置:Home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华南植物园在广东阳春发现黄芩属两个新种
时间:2025-08-05  来源:华南植物园  作者:scbg  点击:

  黄芩属(Scutellaria L.)是唇形科的一个大属,全世界约有350种,我国约有100种,全国各地均有该属植物的分布,据记载广东省有13种4变种。我国黄芩属植物除少数种类如韩信草、黄芩为广布种外,多数种类的分布区均较狭窄,仅分布于少数几个省份,有些种类甚至仅见于模式产地,如变黑黄芩、赤水黄芩、囊距黄芩、狭管黄芩等。黄芩属是分类上相对比较困难的一个类群,主要是由于对其花序形态这一关键特征的认识因人而异,一些种类仅依据模式标本描述,缺乏野外居群观察,且一直以来用于分种的特征多为变异较大的性状。自《中国植物志》出版以来鲜见对于该属的修订工作。该属有一些种类是传统中草药,可用于治疗炎症、热症,如半枝莲、滇黄芩、黄芩、并头黄芩等。

  阳春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是一个植物调查相当不充分的区域,随着调查的深入,近几年陆续有植物新种被发现,如阳江川苔草,阳春紫薇、阳春球子草、阳春珠子木、两广珠子木、阳春薹草、阳春蜘蛛抱蛋、木荚南天藤等。2023年3月10日,阳江市植物爱好者陈国棣先生和广东省农科院徐晔春研究员在阳春市春湾镇拍摄到一种黄芩属植物,并采集活体寄到华南植物园。曾佑派博士初步研究后认为该植物为黄芩属一疑似新种,并于3月18日亲自前往春湾镇考察。此行还在阳春市区附近的崆峒岩风景区发现黄芩属另一疑似新种。此后,曾佑派利用工作之余,花费了近两年时间从头研究黄芩属,几近完整搜集该属国产及毗邻地区所产种类的文献,通过网络数据库(CVH、GBIF、JSTOR以及各大国外标本馆数据库)和到馆查阅该属模式标本和普通标本,还通过植物图像库如PPBC、CFH熟悉该属植物活体,最终确认阳春这两种黄芩属植物为新种,并分别把它们命名为阳春黄芩(Scutellaria yangchunensis)和白毛黄芩(S. albovillosa)。

  在形态上,阳春黄芩和白毛黄芩在体态、苞片形态和花色上均与南粤黄芩(Scutellaria wongkei)近似。基于南粤黄芩标本(包括模式标本)和多个野外居群的观察,发现阳春黄芩与南粤黄芩的区别在于其叶和苞片边缘具浅锯齿或全缘,叶两面仅沿脉被短硬毛,花冠下唇中裂片有深紫色斑点,而在南粤黄芩,其叶和苞片边缘具圆齿,叶两面密被短硬毛,花冠下唇中裂片白色。白毛黄芩与南粤黄芩的区别在于其茎和花序轴被直立开展的白色长腺毛,叶基部心形,花冠管基部弯曲处具一长约0.8 mm的囊状距,花冠下唇中裂片亦有深紫色斑点,而在南粤黄芩,其茎和花序轴密被向上弯曲的小硬毛,花冠管基部弯曲处无囊状距,花冠下唇中裂片白色。阳春黄芩与白毛黄芩的区别在于前者的茎和花序轴被向上弯曲的无腺短硬毛,叶和苞片边缘具浅锯齿或全缘,花冠管基部弯曲处无囊状距,后者的茎和花序轴被直立开展的白色长腺毛,叶和苞片边缘具圆齿,花冠管基部弯曲处具囊状距。

  相关研究成果以"Taxonomic studies onScutellaria(Lamiaceae) from China (I): two new species from southwestern Guangdong province"为题于7月24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分类学主流期刊Phytotaxa(《植物分类学报》)上。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与鉴定中心曾佑派工程师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链接:https://phytotaxa.mapress.com/pt/article/view/phytotaxa.711.2.6

  阳春黄芩(野外照)

  阳春黄芩(解剖照)

  阳春黄芩(主模式标本)

  白毛黄芩(野外照)

  白毛黄芩(解剖照)

  白毛黄芩(主模式标本)

 

相关信息:

No Related News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新闻动态
综合报道
工作进展
成员消息
科研进展
国际园讯
视频新闻
推荐资讯  
最近更新  
热门点击  
Copyright © CUBG 2013-ICCBG 2022 - 中国植物园联合保护计划办公室   滇ICP备13004273号-2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 勐腊县 勐仑镇   电话:0691-871333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