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所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生态学创新团队联合德国哥廷根大学Stefan Scheu教授团队以“Microhabitat more than ecosystem type determines the trophic position of springtail species”为题的研究论文发表于国际土壤学经典期刊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IF2025=10.3,中科院1区top),我所为第一单位,我所杨俊博博士和蒲高忠研究员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哥廷根大学卢镜中(Jing-Zhong Lu)博士为通讯作者,哥廷根大学Melissa Jüds博士、Stefan Scheu教授和法国UMR Eco&Sols的Amandine Erktan博士为共同作者。该研究得到DFG、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学院桂科学者项目和CSC等项目的资助。
土壤动物在有限的空间内维持非常高的丰度和多样性,其内在的机制仍未被完全揭示。当土壤动物因觅食/避难移动到新的栖息地,它们可能在当地取食新的食物资源,即动物具备较高的生态位宽度和营养可塑性;或返回原栖息地继续进食,即动物具备稳固和特化的营养生态位特征。因此,明晰动物遵循的具体生存策略,对于理解和认识物种内/间的共存和竞争机制具有明显的理论意义。
该研究以土壤跳虫(六足总纲:弹尾纲)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德国下萨克森州40个森林中27种跳虫在生态系统(森林类型)和土壤深度(凋落物层和土壤)之间的营养生态位(15N,13C)变化。结果表明,跳虫的营养位置(15N)普遍在土壤中高于凋落物层,这一规律并未随森林类型、跳虫生活型和系统发育关系而变化。细菌群落,而非传统认知上跳虫的主要食物真菌,驱动了跳虫营养位置在垂直微栖息地之间的变化。综上,该研究强调了研究垂直微栖息地结构对跳虫营养生态位的重要性,并发现土壤跳虫普遍具有取食当地可利用食物资源的营养可塑性。

Fig. 1 跳虫营养位置(15N)在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中均高于凋落物层(图b)

Fig. 2 SEM显示细菌(G+和G-)生物量在微栖息地之间的变化驱动跳虫15N变化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oilbio.2025.109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