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桂林植物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发。暑期以来,这里成为了众多学子探索自然、学习知识的乐园,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研学活动相继开展。来自江西、湖南以及广西梧州、桂林的学生们,进入植物园参与了各具特色的活动,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收获满满。
方寸之间造天地:植物微景观创作
7月上旬至下旬,来自江西南昌的夏令营学生分为4批次共计150人在桂林植物园开展植物微景观活动。活动中,同学们小心翼翼地铺陈营养土、细沙,用镊子将苔藓、网纹草、蕨类等微型植物精巧布局,再点缀以彩砂、玩偶。这方寸之间的创作,不仅是一次艺术启蒙,更是一次直观的生态系统学习。小小的透明容器里,仿佛浓缩了一个奇妙的植物世界。通过活动,同学们不仅学会了植物微景观的制作技巧,更感受到了植物搭配的美感和自然的神奇。

五感识百草:闻香识本草探秘
7月中旬,来自梧州的200多名高中生在桂林植物园开展“闻香识本草” 研学活动。桂林植物园里种植着众多药用植物,科普老师带着同学们参观园区和科普馆,了解中草药的药用价值、生长习性等基本知识。当走到园内的栀子花旁,清新的香气扑面而来,同学们忍不住凑近作深呼吸;接触到香茅时,那独特的药香让大家印象深刻;同学们还亲自动手制作了艾草养生锤。这次活动,通过闻其香、观其形、听其说、动手做,同学们对药用植物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也感受到了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舌尖上的植物学:手搓凉粉实验
7月中旬到下旬,来自桂林市的夏令营学生分3批次共86人在桂林植物园开展“手搓凉粉”活动。活动中,同学们在科普老师的带领下到园区观察“凉粉果”薜荔营养枝与结果枝的区别,以及其雌花果与瘿花果的区别,还通过解剖其果实观察榕小蜂和薜荔的传粉关系。在动手体验环节中,同学们在科普老师的指导下用烘干的薜荔籽来制作凉粉,手搓种子感受植物凝胶的神奇析出过程。当过滤后的汁水静置凝固成晶莹剔透的凉粉,再淋上糖水,那份亲手创造的清甜滋味瞬间引爆了兴奋与自豪。这堂生动的“舌尖上的植物学”课,让孩子们深刻理解了植物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科学知识在欢声笑语中变得真实可触。

暗夜寻踪者:夜观昆虫历险记
7月下旬,来自湖南衡阳的夏令营学生和来自桂林市的亲子家庭分为3批次共90人在桂林植物园开展“夜观昆虫”活动。当夜幕降临,植物园内开启了另一重神秘维度。在专业自然导师带领下,孩子们装备好头灯或手电筒,化身小小探险家。他们屏息凝神,探索灯光诱集的奇妙世界:甲虫身披流光铠甲,螽斯在叶间浅吟低唱,螳螂伏在枝头等待猎物,蛾类翅膀上的神秘眼斑令人惊叹。导师讲解昆虫的生存智慧、夜行习性及其在生态链中的关键角色。孩子们克服了对黑暗的天然敬畏,在惊奇与探索中理解了生物多样性,学会了敬畏每一个微小的生命。

桂林植物园暑期科普研学活动,为各地学子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学习知识的平台。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同学们不仅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培养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相信这些美好的研学经历,将会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宝贵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