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2日至26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杭州举行,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0名代表参会。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分党组副书记、华南植物园客座研究员任海,华南植物园副主任叶清、副主任杨子银,鼎湖山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王克亚、副局长范宗骥和各部门负责人等代表参会。鼎湖山保护区作为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中国第一批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和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自然保护区,携系列成果和自然教育展品亮相本次大会。
任海研究员应邀在“植物多样性的综合保护:保护区、植物园与当地社区”平行论坛上,作题为《In situandex situconservation of plant diversity in China》主旨报告。报告指出,在中国生存受威胁植物中,有2,239种同时纳入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1,075种仅在自然保护区中就地保护,496种仅在植物园中迁地保护,另有510余种尚未受到任何形式的保护;因此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与迁地保护体系,可为绿色发展提供战略性生物资源支撑。

任海研究员作主旨报告

部分参会代表
“鼎湖山模式”入选全国自然教育优秀案例
鼎湖山保护区将科普教育列为重要使命,2023年提出科学教育与自然教育深度融合的“鼎湖山模式”,获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农业农村部联合推荐,入选全国自然教育优秀案例,成为全国11家自然教育优秀案例之一。
在保护地自然教育故事国际研讨会上,鼎湖山保护区作为全国“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CBRN)自然教育优秀案例”和“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自然教育女性贡献优秀案例”双项代表出席会议并作分享,向世界讲述中国自然教育故事。

范宗骥讲述“鼎湖山模式”
彭丽芳荣获“青年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在第二十六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年会上,第二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资助名单揭晓,鼎湖山保护区科教科科长彭丽芳成功入选。鼎湖山保护区将依托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丰硕的科研成果,开展“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公民科学活动对公众科学素养和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为自然保护区精细化管理和国家环保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彭丽芳获“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资助
鼎湖山成为第二十七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大会举办地
在第二十六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年会的闭幕式上,会议宣布鼎湖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成为2026年第二十七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大会举办地。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胡文龙作为举办地代表出席并致辞。2026年是鼎湖山保护区成立70周年,鼎湖山保护区始终坚持严苛守护与科学管理并重,森林植被持续优化,物种记录不断丰富,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生态安全屏障。

胡文龙致辞
面向未来,鼎湖山保护区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充分发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平台优势,持续深化“保护-科研-教育-社区”协同发展的“鼎湖山模式”,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输出可复制推广的中国经验。

第二十六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年会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