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至30日,由我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大学联合主办,弄岗喀斯特生态系统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承办的"新一代中国植被图绘制"年度工作推进会在桂林召开。来自全国20余省(区、市)的近百名植被研究领域专家学者齐聚漓江之畔,围绕1:50万中国植被图及分省修编规范、图集标准、多源遥感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等议题,总结植被制图进展,探讨如何加快推动新一代植被图绘制与相关著作出版等工作。会议由我所李先琨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郭柯研究员和北京大学郭庆华教授共同主持。
我所副所长黄永林研究员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他回顾了我所的植被调查研究历程,重点介绍了我所在喀斯特植物多样性和植被调查方面的成果。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BioONE)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员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我所在植被研究领域的学术积淀,强调新时代植被图绘制已跃升为国家生态安全战略的核心支撑体系,相关成果将深度赋能国土空间优化、生物多样性保育等重大战略实施。
 
黄永林副所长致辞
 
马克平研究员致辞
大会报告环节,北京大学郭庆华教授以“大数据支持下的中国植被制图”为题,介绍了国内外植被制图历程和现状,分析了植被图研究的趋势及面临挑战,生动展示了大数据与AI时代的植被图绘制创新发展。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郭柯研究员基于青藏高原第二次科考新成果,揭示青藏高原重要生态功能区的植被多样性及其分异规律,并以典型案例介绍不同植被分类单元的制图方法,分析了提升制图精度的关键因素。李先琨研究员基于我所植被调查60多年的积累和西南岩溶国家公园调查最新资料,以“广西自然植被概况与岩溶植物多样性”为题,系统阐述了广西的植被多样性、复杂性与岩溶植物的独特性。
分省报告环节,来自全国各地的22位专家分别介绍了各自省(市、自治区)的植被调查成果和数据积累情况,汇报了新一代分省植被图绘制工作进展。此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植被图丛书责任编辑向与会专家说明了分省植被图著作出版相关事宜。
交流讨论环节,全体与会人员畅所欲言,对植被调查、数据采集、制图方法、丛书撰写等工作的技术规范实施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

会议现场
3月30日,开展野外植被调查数据采集和植被图修订技术培训,我所植被生态学团队十多名科研人员参加了培训。
本次会议的召开,不仅标志着我国植被调查研究工作进入精细化、智能化新阶段,并为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植被图集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相关植被数据将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