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  |   English  |  常见问题 
 
 首 页 新闻动态 主要任务 成员风采 了解ICCBG 加入ICCBG
当前位置:Home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武汉植物园在中印边境发表景天科石莲属多肉植物新种
时间:2025-09-26  来源:武汉  作者:​植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组 邱相东  点击:

  石莲属(Sinocrassula)隶属于景天科(Crassulaceae),包含约有20种(含种下单位),主要分布在泛喜马拉雅地区,包括中国、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大部分石莲属物种分布在我国西藏、云南、四川等地。石莲属主要特征为花5数,雄蕊1轮,心皮基部稍合生,基生叶常排列成莲座。分子系统学证据表明,该属与孔岩草属(Kungia)互为姐妹群,与瓦松属(Orostachys)、八宝属(Hylotelephium)以及鸡爪瓦松属(Meterostachys)等类群共同构成八宝族(Telephieae)。石莲属为典型的多肉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中云南石莲(S. yunnanensis)在园艺上应用广泛。随着对该属植物的野外本底调查的加强,青藏高原地区的新类群近年来被频繁报道,且前人的分类修订工作年代久远,尚缺少系统的国产石莲属分类学研究工作。

  2023年8月,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青藏高原二次科考队员在西藏错那科考时,在勒布沟地区山谷石壁上意外发现一种奇特的多肉物种。经野外初步观察,该物种具肥厚的基生叶,花序较大且直立,雄蕊1轮,符合石莲属特征(图1)。2024年团队成员再次前往错那市勒布沟对该物种进行补充采样,此次采集进一步补充了形态解剖学资料,包括凭证标本、DNA材料和活体材料等。

  在武汉植物园王青锋研究员的指导下,助理研究员魏能等人围绕该石莲属植物开展了系统分类学研究。在充分的文献查阅和标本比对基础上,开展了形态特征和系统发育研究,并结合两年的引种栽培和观察,最终确认其为石莲属新物种。形态上,该新种全株无毛,具有长花序,这与绿花石莲、密叶石莲以及轿子山石莲相似,但其莲座状、肥厚、近圆柱形的基生叶,绿白色花,以及蜜腺鳞片近矩形,可与这些类群区分开(图2)。对该属物种进行系统梳理后,编制了分类检索表,便于区分石莲属各物种。此外,基于ITS,rbcL,matK,psbA-trnH和trnL-trnF串联序列矩阵开展的石莲属系统发育树的重建,进一步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显示,错那石莲与密叶石莲、石莲和绿花石莲具为一支,且与密叶石莲互为姐妹群(图3)。

  新种的产地错那地区,东接印占珞隅地区,西邻不丹,南与印度接壤,是西藏自治区重要的边境生态屏障。2023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西藏自治区错那县正式撤县设市。武汉植物园科研团队将该新种命名为‌错那石莲(Sinocrassula cuonaensis N. Wei & Q. F. Wang)。新种的产地地处中印边境地区,植物多样性丰富,但面临本底不清、基础薄弱等问题,亟待加强生物多样性调查编目和保护研究。

  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00174;32470225)、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SAJC202527ZD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4YFE0214500)、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学家支持计划(CAS-TAX-24-040),以及云南省重点研发计划202403AC100028)的支持。研究结果“Sinocrassula cuonaensis(Crassulaceae),a new succulent species from Southern Xizang,China”为题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Keys上。

  文章链接

  图1.错那石莲Sinocrassula cuonaensis N. Wei & Q. F. Wang

  图2.错那石莲Sinocrassula cuonaensis N.Wei & Q.F.Wang

  图3.基于ITS,rbcL,matK,psbA-trnH和trnL-trnF序列的石莲属系统发育树

 

相关信息:

No Related News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新闻动态
综合报道
工作进展
成员消息
科研进展
国际园讯
视频新闻
推荐资讯  
最近更新  
热门点击  
Copyright © CUBG 2013-ICCBG 2022 - 中国植物园联合保护计划办公室   滇ICP备13004273号-2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 勐腊县 勐仑镇   电话:0691-871333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