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系对草原植被固碳具有重要贡献。秋季进行牧草收获是草原的利用方式之一,长期牧草收获会影响草原植物生长和群落物种组成,但尚不清楚这种变化将如何改变群落地下碳储量。同时,受制于在物种水平上进行完整根系生物量测定的困难,较少有研究能够从物种组成变化的角度去解释群落水平根系碳储量的变化。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沙地和退化草地近自然恢复与多功能提升创新组群依托额尔古纳森林草原过渡带生态系统研究站长期控制实验平台,完整获取了每种植物的根系生物量与碳储量,系统研究了牧草收获对草甸草原植物群落地下碳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群落水平根系碳储量是地上碳储量的2倍以上。牧草收获显著提升了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的地下碳储量,提升幅度达30%(图1);且这种提升作用在有无肥料添加的状况下都非常明显。群落根系碳储量的整体提升主要是由于牧草收获改变了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的优势度,使得具有较高根冠比的莎草科植物寸草苔(Carex duriuscula)在群落中的占比大幅提升(图2)。该研究揭示了牧草收获通过调控植物群落物种组成而提升根系整体碳储量的机制,为草地可持续管理和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结果以“Mowing enhanced grassland belowground carbon stocks through species reordering”为题发表于Oikos期刊。博士研究生张晓如为第一作者,吕晓涛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oik.11076

图1刈割和氮添加对物种丰富度、均匀度、群落地上和地下碳储量的影响。

图2刈割和氮素添加对优势植物地上和地下碳储量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