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黄酮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次生代谢物,它能够帮助植物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对人类而言,类黄酮因其对健康的诸多益处以及显著的治疗功效,长期以来一直被应用。因此,关于类黄酮的生物合成、调控及代谢工程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日,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辰山科学研究中心)赵清团队联合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JIC)Cathie Martin团队和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阳团队在Plant Physiology发表题为“Recent advances in biosynthesis, regulation, and 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flavonoids”的综述文章。

该文章系统回顾了类黄酮领域的最新进展,尤其聚焦于物种特异的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新发现的转录调控机制以及利用代谢工程成功合成的具有价值的类黄酮化合物。本文还以紫色番茄的研发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展示了将植物研究成果转化为可上市的高类黄酮化合物产品的潜力。
上海辰山植物园和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朱三明为论文第一作者,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JIC)Cathie Martin教授、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辰山科学研究中心)赵清研究员和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阳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付饶副研究员对本论文的创作提供了指导和帮助。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和英国生物技术与生物科学研究理事会战略计划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
http://https://doi.org/10.1093/plphys/kiaf356
|